首页 > 留学资讯 > 正文

鲁迅当年为什么选择去日本留学?

2023-12-19 18:17:01 | 留学建涯

今天留学建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鲁迅当年为什么选择去日本留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鲁迅当年为什么选择去日本留学?

鲁迅当年为什么选择去日本留学?

鲁迅是去日本学医的。因为鲁迅的父亲生病了,鲁迅经常奔走于药铺之间,决定为救治象他父亲的病而被误的病人的疾苦选择求医。

后来,他对中国国民的缺点和病根认识越多,对自己的医学救国理想就越怀疑, 1906 年,一个偶然的“幻灯片 ” 事件,特别是那些茁壮而麻木的“看客”以及示众后的场面,对鲁迅的一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正是从那时起,鲁迅遂“弃医从文”。

鲁迅到日本留学 时选择医学是打算毕业后回国,救治象他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去当军医,救治伤员,支持革命。但“幻灯片”事件让他改变初衷,弃医从文,改治于改造国民个性的探索和战斗,开始文学活动。

扩展资料

鲁迅生前所创作的未结集出版的杂文作品死后由 蔡元培 、许广平等整理出版纳入第一版鲁迅全集中,然而时间仓促,难免遗珠,1948年、1952年唐弢又整理出版了 《鲁迅全集补遗》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这些文章后以不同分类方式纳入各种版本的鲁迅全集之中。

鲁迅在他的一生中,特别是后期思想最成熟的年月里,倾注了他的大部分生命与心血于杂文创作中。他的杂文极具批判性,鲁迅曾把杂文分为“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所强调的正是杂文的“批评(批判)”内涵与功能。

顺次翻开鲁迅生前出版的14本杂文集,就可以看到一部不停息地批判,论战,反击……的思想文化斗争的编年史:从《 热风 》开始的对封建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一直延续到 《且介亭杂文末编》 对国民党政府的 法西斯 专政的抗议,对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路线的反击。 留学建涯

鲁迅杂文所显示的这种“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不屈精神,从根本上有违于 中国文化 与中国士大夫文化知识分子的“恕道”、“ 中庸 ”传统,集中的体现了鲁迅其人其文的反叛性、 异质性 。

鲁迅当年为什么选择去日本留学?

民国期间,学生留洋要花费多少?

随着社会开放和对教育重视,近年来国人赴海外留学规模快速扩大。然留学费用支出庞大,就是对城市较富裕家庭来说,也不是个轻松负担。于是就想回首看看,早年国人留学海外时费用是个什么状况?这倒是一个紧贴人们实际生活而蛮有意思的话题。

早先国人去国外学习是极个别的。咱中国的文化科技曾傲视群雄,从来都是他人来访学习。像唐三藏那样西出“取经”(且是公费官派)就绝对稀有的。只是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抵御列强遭受了一系列失败后,爱国志士为寻强国之策才纷纷走出国门求学。当年留学方向和方式,与今天倒是差不多:留学欧美和日本等国;公派、自费及勤工俭学不等。

那时的留学可没啥“经济担保”麻烦,“签证”也没难度(当时中国人去日本甚至不需签证!)。只要有准备就可出发。“准备”则水平高低不等,有人是勤工俭学,没几个钱也上路,准备的就是“一颗红心”;也有像钱钟书小说《围城》里方鸿渐,筹钱“二万元的款子,折合外汇一千三百镑”,这已是充分的物质准备了。

只是方鸿渐在海外“四年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因其“兴趣广泛,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第四年春时只有剩四百英镑,回国时便花四十美元,搞个“克莱登大学”博士假文凭。这听起来笑话,但生活中不乏实例,如知名学者陈寅恪,就是当年在欧美20多所大学里听过课,却没获一张文凭。但他回国后,就被当年赫赫大名的清华招其当导师,没像方先生那样倒霉落魄。

方鸿渐当年花“二万”留洋不是个小数。上世纪30年代的一元银洋买力约是今天人民币八十元左右。这里的两万大洋可当今天的一百六十万元人民币左右。

如果说上述数字取小说中来,真实性遭受嫌疑。下面不妨查相关史料来看。据权威《剑桥中国史》称:“庚子赔款使得中国政府一蹶不振的过高赔款”,“从如何角度看,这个数目都可以被视为帝国主义掠夺顶峰的可耻标志”。

于是在1908年,美国国会对中国“减免赔偿”,其“赔偿”中超出美国“实际损失的那一部分”,用以“在美国教育中国人的费用支出”,其总数是11961121.76美元。就此1909-29年间,共有1268人以此奖学金赴美留学。这里的11961121.76美元平均在1268人身上就是9433.06美元。(注意:这帐目计算已精确到小数后两位,应该是比较严肃的。)

现在问题是当年9433美元值多少?这里我们用今昔黄金与美元价格作参照。1909-29年间,每盎司黄金约20美元。今天(2015年)黄金对美元汇率是每盎司为1100美元上下。

这样,可有较充分根据说当年“庚款留美”每人开销约471.65盎司黄金,大约相当今天的518815美元。当然,这样的计算方法,肯定不科学,因为当年的社会积累的财富远没有今天这样富足。但从中可见,“庚款留美”在当时绝对是个教育“高消费”。比方鸿渐的自费留学欧洲贵得多。而“庚款”是美国人单方出价操作,“昂贵”在所难免。

图片说明:这是一张早年考取“庚款留美”的中国留学生旧照。

说“庚款留美”贵,不是主观臆断没有根据的。如以留德和留日作比较。1906年,蔡元培以进士之身为北京瀚林院“公派”去德留学(有点“访问学者”的意思)。中国驻德公使给其资费是每月42银元支付教育消费。后蔡元培自己赚稿费“半工半读”,则另有论。1919年梁启超在对柏林考察后对朋友称:“觉得学费之廉出人意料”“每个学生如有个30或40元,就尽可从容度日”,因而建议“动员国内大公司每年出资本五千或两万元,可派学生十或二十人····”

图片说明 这张照片是1912年时,蔡元培先生和家人在德国的合影。

而留日比留德还便宜些。如1902年,鲁迅先生作为官费生去日留学。其每月“官费”是36银元。据当年留日学生回忆是足以对付学费、租房等生活开销。这从一侧面反映了当年中日国民生产率水平差距不大。当年36元银元,也就国内大城市中等职员月薪。

由于留日费用低廉,中国留日学生较多。于是日本也像今天开“语言学校”一样,开出许多赚中国学生钱的学校。而当年国人不屑对学日本文化和语言,因文化是日本从中国学的;也没如今假“学”打苦工争辛苦钱那份势利。大家多学科技和军事。

于是日本就开出“振武”之类的预备学校,学军得先入此类学校,从中选优随日军训练,再选优进士官生学校,即正式军校学习。据说,蒋介石就是入个“振武”学堂,却后来能把持黄埔军校和中央陆军大学校长之职,实在让“唯学历”者很不服气。

总之,当年留学日本德国可谓是“经济型”选择,一个人四年的费用大约是七千元左右;旅欧的方鸿渐是“豪华版”(方先生回国乘坐海轮二等舱,同行的中国人大多是三等仓铺位也可见一斑),可抵“经济型”的三四个人的开支;而“庚款留美”则是美制作的“超豪华”教育消费。

本短文所说话题内容较多而太多复杂,受篇幅所限而不能尽言····

鲁迅当年为什么选择去日本留学?

鲁迅是怎么去日本留学的?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95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以上就是留学建涯整理的鲁迅当年为什么选择去日本留学?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留学建涯。
与“鲁迅当年为什么选择去日本留学?”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