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3 11:20:07 | 留学建涯
海外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那么留学生的个人陈述该怎么写呢?这是很多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和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资讯,欢迎阅读。
留学生的个人陈述该怎么写
怎样避免公式化写作
·不要引用名人名言
·不要强调自己专业的重要
·不要介绍自己的生辰八字和诞生地
·不要强调自己的聪明和勤奋
我国的申请者在PS的写作中最常见或者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千篇一律的“公式化写作”。这种公式化的写作方法其实是挺害人的。学生常见的写作内容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或者是几大模块:开头部分说废话,第二部分强调勤奋和聪明,第三部分讲课外活动。一般而言,看了上句就能预感到下句,百分之九十的陈述毫无个性,换个名字就可以通用于所有的申请者。
先谈开头部分的“公式化”的写作。最严重的是引用名言。不少学生指望着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来达到某种惊人的效果,实际上只会适得其反。在对方教授那里,他早已经是见过无数遍了,所以再看到你在PS里引用这句话,他在心生厌倦之余巴不得逃之夭夭呢。所以,在PS里不要再引用名人名言了,它不仅起不到你所想像的令对方大跌眼镜、深为叹服的效果,相反会让人觉得你只是一个缺乏创造力的学生,在他的内心便对你产生一种厌恶和反感,于是乎录取通知书和奖学金也许便从此与你擦肩而过,失之交臂了。
我们设想一下:假如你自己是中国某大学的一位教授,面对的是一批挤破了头也想申请到你手中奖学金的外国学生,如果你第一次看到申请者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为一篇PS的开头,你一定会吃惊,甚至欣喜:啊,一个外国学生竟然对于中国的传统名句有如此的了解而且运用得也如此恰当!但是,接下去,在你面前厚厚的一叠申请材料里,第二篇、第三篇……在以后的来自不同申请者的个人陈述里,你发现原来他们每篇都是这样!你内心肯定会油然而生一种厌倦,甚至感觉到一种被骗!
申请者的第二个特点是喜欢在第一段中揭示自己专业的重要性。对于那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会非常自豪地写到“电脑科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二十一世纪的明星”云云;而化学专业的学生,则通常会写出“化学是这样一门学问,你必须贡献你的全身心来研究它”等诸如此类的语言。殊不知审读PS的教授们对于该学科的重要性知道得比你还清楚,不需要你再来告知。至于是激励、教育或者是共勉就更没必要了:他已经在大学或者研究所里呆了足够长的时间,不是“必须要”贡献全身心,而是既成事实了。像这种较为老套的话,在本来就篇幅有限的PS里实在没有必要去说,它只能展现你的平庸无趣。
第三个错误是喜欢介绍自己具体的出生日期及出生地点。比如说“我出生在X年X月X日”,或者“我出生在四川重庆”等等。对于我国学生来说,从小在作自我介绍时,都习惯于首先将自己的基础信息告诉对方,这种思维定式导致我国学生在写作PS时,依然喜欢不厌其烦、不厌其详地介绍自己的出生地点和时间。其实在你的申请表里,这些信息已经填过,于是这种介绍显得特别没有必要——除非你能够从你的生日和你的出生地点的名字中引申或者挖掘出对你有利的素材来。如果真要及生日,除非它是闰年的2月29号,四年才能过一次生日,这样你的生日才会在你的PS里显出一些特殊的意义来。
第四种错误是喜欢在开头交代自己写这篇PS的目的,比方说,“This document is to facilitate my application for admission and scholarship.” 写这篇东西是为了什么云云,这是“说了也白说”的写法。因为大家都知道PS写作是为了什么,实在没有必要再费口舌。举个例子,如果你给自己心仪的姑娘写了一封情书,还要在文中开宗明义“我写这封情书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对你的感情”就完全多余了。
以上几种写作模式,都是我国学生在PS的开头部分常犯的公式化写作模式,希望大家以后写PS的时候能引以为戒。
公式化写作的中间部分则通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喜欢渲染自己如何勤奋,一种是喜欢突出自己如何智慧。这两样东西都绝无写的必要。首先,对于要申请北美奖学金的你而言,肯定已经是大学毕业、已经考过了TOEFL、正在准备GRE或者是已经通过了GRE的考试,这一切已经充分证明你既勤奋且智慧,所以你实在不必再作自我表扬;再者,对于国外的Professors 来说,在他们的土地上,已经有几十万刻苦求学的中国学生,绝大多数都成功地完成了学业,这已经充分说明了中国学子的聪明和勤奋。中国在西方最被认可和承认的就是我们的本科学历。因此,如果你在中国大学本科毕业又考过了GRE,你还要在你的PS中强调自己的智慧与勤奋,其结果只会造成内容的雷同。
在举证自己的智慧与勤奋时,也有许多千人一面的例子。似乎所有的人都说到了自己从幼儿园直到研究生毕业都一直名列前百分之三等。再者就是在高考中获得了全省第一的好成绩,他们中间最谦虚的说法也是自己是全市第一名。更多的人干脆是太优秀了,根本不需要考试,被推荐免试入学,在全国几十万考生中只有六个名额,而他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个同学为了说明自己的勤奋和聪明,就举例说自己在上大学期间,不得不躲在厕所里学习,因为他对每一门功课都是如此的精通,结果全班同学都追着他问问题,没有办法,他于是就只能躲在厕所里。这位同学的勤奋和聪明可谓是登峰造极,但是我相信聪明的读者绝对不会对其产生敬意:因为举这样的例子,使这位同学显得极为造作和自私。拿着这种东西去打动老外,或者是试图去愚弄人家是根本行不通的。面对一大叠PS,其中内容的真假虚实,哪些是申请者自己写的,哪些是抄袭或者照搬别人的,国外教授都心中有数。对于那些生编乱造的个人陈述,他们肯定是洞若观火,所以在PS写作时,切忌写得脱离实际。
许多人有这样一种误解:既然包装多少总会有虚假的成份,于是便把自己并不具备的优点写进自己的申请材料里。其实,所谓“包装”,是指申请者如何在申请材料中合理地挖掘并且有力地展现自己真正的优点和潜能,以此帮助自己在众多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并非捏造事实。
在谈到自己的学习状况时,如果对方对你的学习内容比较了解,我们还是少谈为佳。因为我国大学的课程设置多数跟国外相差不大。比如说电子工程,或者是经济学,你学什么东西对方都知道。记得有一位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在介绍自己的学习内容时就把所学的主要课程列了一下,后面还跟上一句话,“我甚至还学过微积分”,这句话显然是多余。
申请者常见的写作模块的第三大部分可以称之为“课外活动篇”。这里本来应该是展现个性或志趣的题材库,但是这几年的内容几乎无一例外的全是当学生会主席、参加英语角和希望工程这三项。所有的人都说自己是学生会主席,其中最谦虚的也是系学生会主席。所有的人也都参加了希望工程或者是在某某英语角得了个什么金奖或者是银奖、铜奖。至于当主席期间干了什么具体的工作来服务同学,为希望工程做了什么具体的贡献则不得而知。不但没有具体的实例,而且喜欢吹牛。在这方面有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在谈到自己的“政绩”时,这位同学说他曾经当选为全国学联五常委之一,实际上成了全国学生的领袖,在任时推动了全国人大批准开工建设三峡大坝的工程等等,此公之政绩真可谓功勋盖世,可惜离谱了点。
下一个常见到的写作模块是谈出国留学的动机,也就是表决心。多数同学都喜欢谈在他的领域里面,我国的研究水平有多么落后,而对方是如何如何牛,于是他就要出国求学,决心勤奋苦读,然后学成归国、建设祖国。建设祖国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如果所有的人都这么泛泛地表一下决心,这种话就显得非常的空洞和俗套,对方读后也会感到不胜其烦。再者,对于国外的教授而言,他的责任和义务是把奖学金发放给那些他认为合格的人,至于你学成之后是留在美国还是回到自己的祖国,他一般不关心,也不会特别在乎。
以上是我国学生在写作PS时的几种常见的模式化方式,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PS写作中,反观一下自己是不是也犯了这样的错误,从而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以防再落入俗套。
美国名校众多,如大家熟知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等,想要进入到这些名校学习,肯定是非常艰难的。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留学美国该如何准备个人陈述。
首先来看看如何书写好个人陈述,换位思考很重要。
1.整体构思上
很多学生的个人陈述设计是非常失败的,他们的思路是典型的中国思维,在文书写作上往往是大而全,希望在申请文书中体现自身所有的内容。故此,无论是小时候的把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的经历,还是大学抗洪救灾,都会一股脑的往上放,这使得文章整体的布局出现严重的思路不突出,内容不鲜明的特点。
其实,申请人为什么不“换位思考”,看看录取委员会想要什么呢?如果自己是录取委员会的一员,期待着学生的文书是什么样子?到底是一个宽泛的自述,还是针对专业的一个有针对性的个人表达?其实,个人陈述就是一个围绕专业的表达,录取委员会感兴趣的就是和专业有关的内容,至于其他的内容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一个学习计算机的学生,他的计算能力和编程经验,录取委员会会非常感兴趣,至于他参加抗洪救灾没有,除非是他参与了抗洪救灾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录取委员就不会太感冒了。
故此,个人陈述的整体布局要以录取委员会的喜好作为基础,录取委员会希望看什么,就写什么,如果没有兴趣的,就不要花任何力气去写了。这一点来说非常重要。
2. 写作内容上
由于没有“换位思考”的意识,申请人在个人写作内容上的把握往往和录取委员会的期待值离的甚远,这主要体现在申请人对写作内容如何表达上。中国申请人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往往会进行着力描述,但是很少体现自己的思维、学习和提高过程。而录取委员会一方面注重前者,一方面对于申请人的思维过程和自身提高上极其看重。他们看个人陈述,往往会采取一种逻辑的角度,即申请人的成长和进步过程前后有没有逻辑性,前面做的工作是否为后面的情况进行了铺垫,而后面的成就是否是前面工作的深化和提高。这些逻辑性是很多中国学生不具备的。
有些同学做的事情很多,但是都是在文章中进行详细的列举,没有把这些重要的内容以逻辑的角度串成一条线,展示给录取委员会。这和录取委员会的思路就相距甚远,极大影响了自己文章在他们心目中的质量和水平。
3. 写作风格上
很多申请人在写个人陈述的过程中,希望“语不惊人死不休”,力求将申请文书写的完美,这一点本身没错,一篇优美的个人陈述,是能够给自己申请结果加上很多分数的。不过,英语有一句话叫做“Substance over form“,意思是内容重于形式,在阅读申请材料过程中,录取委员会其实也更注重申请人的实质性东西,希望看到申请人的专业水平和研究工作经历。而很多申请人却将大量的精力放到了如何使语言更优美的方向上去,用的单词生僻,读起来不能朗朗上口,这实际上是本末倒置,无法得到录取委员会的青睐。
我曾经接触过有些学生,写的个人陈述好像是隔海临风的散文,而不是脚踏实地的文书,这种材料不是录取委员会的思路,也很难获得录取委员会的青睐。
从上面三点来看,“换位思考”是一个很重要的申请概念,特别是在研究生申请个人陈述写作方面,可以说是申请人必须要做的一个环节。故此,同学们应当尽量把录取委员会的思维和自己的思维结合起来,对个人陈述进行撰写和调整,方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接着来看看 个人陈述一般都写哪些内容。
申请原因
文书的最开始当然是要交代自己的背景啦!
要让admission看一眼就知道你递交申请的原因是啥,简单直接的表达会让你的application在多如牛毛的personal statement里成为一股清流,还省去大学招生办不少过滤废话的时间!
短短的一段或两段里,小伙伴们应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为什么申请这个科系:何时开始对这个科目感兴趣?你是否有逐渐加深对这个科目的了解?
你如何保持对这个科目的兴趣?你对这个科目的兴趣是否影响了你的未来甚至职业规划?你为什么想要在大学阶段选修这门科目?为什么选择来美国求学:过去有无接触英式教育?如有,何时开始、为什么、是否对你的大学申请选择有直接影响?如无,为什么选择美国大学本科?
个人努力
然后,就是小伙伴们向大学证明自己真的辗转反侧、茶饭不思、悬梁刺股、炒鸡炒鸡想读这个系的好时候啦!
我:报告大学,我才不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呢!我可脚踏实地啦!
大学:那就证明一波呗。每年辣么多人申请,我干嘛非要招你?
我:那当然是因为——学术篇:上学期间你是如何储备相关知识的=你选择的A-Level(alevel)科目对你理解这个科目有什么作用?
课余你是如何储备相关知识的=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讲座、follow过的节目?
平常有没有多看书多读报?
近期你申请科目的领域里有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件?你是否读过相关的报道分析?这些事件如何启发了你?
经历篇:(在你到目前的所有经历里找和报的科系关联度最高哒!)你是否参加过任何活动或竞赛?这些活动与你申请的学科有无直接关系?如有,你收获了什么?如无,这个活动对你有什么特殊意义/对你起到了怎样的帮助值得你写进文书?
你是否有过任何工作或社会活动经验(包括班干部、学校图书管理员啥的)?是有偿或志愿?如有偿,你工作的目的与对这个科目的兴趣有关吗?如无偿,你认为自己从中获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是否有任何个人兴趣爱好或特殊才能?这些特长对自己/未来对大学有什么帮助?
国际生:你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英语水平应对美国的大学课程吗?你过去有完成过任何纯英教学的课程吗?有无任何证据能显示你具备良好的适应与交流能力(在美国高中参加辩论队会是个炒鸡好的例子!)?
附加信息
还有一些关于自己的额外信息,同学们千万记得提供哦!
deferredentry:有gap year的计划吗?如有,打算利用这一年完成什么事情?(记得要证明自己并没有荒废青春哦)已经过了gapyear?过去一年都做了什么事情/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了什么准备?
AS成绩不太理想是否有任何非人为不可控因素的干扰?是否有任何证据能说服大学你的A2预估成绩妥妥的?
国际学生这一条真不是歧视。但我们要用自己棒棒哒的英语表述证明自己一点都不比本地学生弱!分分钟写作水平还高过美国同学好吗! 留学建涯
最后来看看参考范文。(哈佛大学)
The Experience A couple years ago, I set a goal to purchase my first piece of real estate within three years of graduation from Harvard College. I realized this goal, two years and three months ahead of schedule when I closed on a charming one-bedroom condo in [lower Manhattan]. It was September 5th, 2001. Six days later, the world as I knew it changed when the World Trade Center towers collapsed, killing thousands, engulfing [lower Manhattan] in a cloud of debris, shattering apartment windows, and seeping signs of destruction in through my windows, onto my window sill, and all over my newly polished floors. I fled that day to the safety of [deleted] County and the security of my parent's house. Back at my parent's home I settled in front of the television. That day, I probably only moved from in front of the television twice. I was demoralized when the television provided the first glimpse of [lower Manhattan]. There sat my new home, encased in dust, surrounded by debris, and marred with shattered glass. A lot happened those first 24 hours in front of the television, prayers were said, thankfully prayers were answered, resolutions were made, and the most profound leadership experience of my life took shape.
The Leadership Role That day, while watching the news coverage, I vowed that I would move back to [lower Manhattan] and become part of the rebuilding effort. I have done this and more. Shortly after September 11th, I founded the [deleted] Association with three other residents (none of whom I knew prior to the disaster). We started out as a small Executive Steering Committee, concerned with assessing the immediate impact on the community, determining the safety of residents, confirming reoccupation dates for the displaced, and disseminating information. When the first wave of residents were allowed back into the neighborhood, the Steering Committee held a town hall meeting to assess the needs of residents and develop a rapport with the community that we had collectively pledged to help.
With time the scope and goals of our organization morphed to fit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In December of [deleted] I was appointed President of the [deleted] Association. With the majority of residents now back in their homes it was time for me to redefine the goals of the organization. Under my direction, the [deleted], lobbied public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for economic relief, assisted the transition of residents back into the community, publicized the re-opening of businesses, secured resident access to the neighborhood past checkpoints, built strategic relationships with relief organizations, and provided transportation alternatives. Long-term, as President of the [deleted], I have been instrumental in the rebuilding of Lower Manhattan. On a daily basis I convey the visions, needs, and voices of residents to the public, offer solutions and assistance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residents, provide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to the neighborhood, and sponsor activities that foster community spirit.
The Leadership Lessons Serving as President of the [deleted] Association has been a defining leadership experience for four distinct reasons. 1) This experience has taught me how to concurrently serve the needs of thousands of individuals and give representation to multiple contingencies often with conflicting agendas. Accomplishing this task has been harder than I could have ever imagined. Representing a community of 12,000 to the press, elected public officials, businesses, and public is a difficult exercise in negotiation. 2) My time as President has been instrumental in teaching me how to manage a multitude of commitments. My work with the [deleted] Association is time consuming but forces me to find innovative solutions to balance my commitment to the [deleted], with my professional career, extracurricular commitments, and personal aspirations. 3) This experience and my solid record of accomplishments has been powerful in confirming to myself that not only do I enjoy leading but that I am a successful leader. And in the true mark of a leader, I have discovered that I have the innate leadership qualities necessary to mobilize specific individuals and large amounts of people behind my vision. And 4) and perhaps more importantly than knowing that I have the ability to effectively deliver results, over the past year and a half, through countless triumphs, setbacks, failures, and successes, I have learned that a community wrought with tragedy—can recover.
以上就是留学建涯整理的留学生的个人陈述该怎么写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留学建涯。2023-10-16 04:47:55
2023-09-09 17:14:08
2023-09-07 05:27:56
2023-12-16 20:53:54
2023-10-15 10:16:19
2023-10-15 02: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