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归国后如何适应国内环境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留学归国后如何适应国内环境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留学归国后如何适应国内环境
留学归国,在国外呆了好多年回国的海归们,是跟不上发展脚步的落寞?还是对国内某些现象嗤之以鼻?下面就来说说留学归国后如何适应国内环境。
当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的那一刻,我发现真的彻底的回国了,未来迎接我的将是国内的生活,而那几年国外的生活将彻彻底底成为我的记忆。我依稀记得当我第一次出国时在飞机起飞时回看祖国的心情,有期待有复杂,如今重回故土,和假期回国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这次是对过去的一次割舍,对未来的一个全新的开始,而心情同样有期待有复杂,好像一切又回到了原点。(第一段扒姐还算正常)
1
陌生的国内环境
作为已经经历过教训的我一定要提醒大家:在国内出门一定要带纸!中国公厕没有纸。我记得我刚从北京机场出来进入北京地铁的时候去卫生间,结果快结束的时候去撕纸才发现,竟然是空的!你能想象趴着门盯着每一个进来的人要纸的尴尬吗?
过马路一定看有没有车!堵车一定会被按喇叭!作为一个在国外习惯过马路不看车的我来说,真的很不理解为什么在国内明明是红灯还要呼啸而过,我也不理解为什么无论是堵车还是拐弯顶不动就要按喇叭,你唯恐别人看不见你开车呢?不过也是,如果你要是按喇叭那估计也没人鸟你,国内就是这么屌,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国内几乎不刷卡了,到处都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我感觉真的很神奇,只要有微信支付,走遍全中国都能活下来,真是一个神奇的支付软件,吓得我回家第二天就绑上了微信支付,再也不用看老奶奶看我刷卡时鄙视我的小眼神了。
在国内请你一定要大声说话。在国外时很多人告诉我要小声点,我就在你面前那么大声说话干嘛,可到了国内:“你说啥呢啊?大声点不行啊!”我回个国还要自调音量的,你当我播放器啊?
2
求职无门的职场
作为一名海归,求职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近几年祖国发展很快,很多海外留学的人都想回国一展宏图,可回到祖国面临你的可能并不是你所期待的情景,作为一名学习经营管理的人,我几乎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而工资待遇也不足6000元,很多人都说,国内的物价便宜,所以6000的工资也不低了,可你不知道我出国几年的费用加起来已经超过了100万,而6000的工资我需要工作20年才能回本,这种落差,很难让那些国内的人理解。
此外回国的人很难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职位,甚至有些会计专业的学生都无法在会计行业工作,因为国内国外的会计准则并不一样。相对于技术性人才之外,很多用人单位更喜欢国内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因为她们更能适应本地公司。「海归」头上的光环渐渐褪色,很多海归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很多海归自嘲说:“现在海归可真变成海带了。”
8月12日,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80后、90后留学回国人员中,44.8%的人税后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近七成海归认为月工资远低于自身期望;另外,专业不对口现象在海归群体中同样明显。这年头求职比搞对象还难对口!
3
对隐私的漠视
在国外,几乎所有的考试成绩以及个人信息都是严格保密的,而在国内:“XXX,你怎么又考了一个0分?你是不是长了一个猪脑子?” 在职场上,上司总是当面大声斥责下属,甚至直接用“没用、废物”等侮辱性词汇。而且很多媒体拍摄的照片视频不作处理直接发布到网站上,这是对个人隐私极大的不尊重!虽然我已经在国外把脸皮炼成铜墙铁壁了,但每每听起来还是不舒服。
4
不尊重个性
在国内千万不要展示自己的个性,我回国之后偶尔还是习惯用英文词汇的,因为有些时候中文并不能很好的展示出我想表达的意思,可会被很多人看作是装逼,我装逼了吗?我就说了一个英文单词而已,而且在国内千万不要穿奇装异服,在国外你爱怎么穿就怎么穿,可到了国内,你稍微暴露点就会被很多人指指点点。
而且你一定要做出尊老爱幼的样子,在国内如果一个老人站在你面前,而你却做着,天呐,我犯了什么罪!!好像一定要搬出孔子出来教育我一下。扒姐实在是甘拜下风。
留学建涯
5
在国外顾客是上帝,在国内办事的才是上帝
在国外你是顾客,无论你想做什么他都不会跟你吵,可在国内你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如果你问三句回你一句那真是太不错了,而且现在去国内公司办事,一定要软声细语,妹子还好,你要是个汉子你真的需要拿出半天来办个事。
6
国内的生活很无聊
不知道为什么,在国内好像没有什么可做的,上完班回到家里不是看电视就是打游戏,完全不知道做点什么,铺天盖地被过滤过得新闻刷的电脑上到处都是,而且毫无营养,没有什么新奇的事情,感觉非常空虚。在国外,有一种大家都寂寞的归属感。在国内,只有我寂寞。只有扒姐有这种感觉吗?
ccg是什么单位
1. CCG是什么单位?
CCG是全球化智库(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是中国领先的国际化智库。
2. CCG的定位和目标是什么?
CCG秉承“国际化、影响力、建设性”的专业定位,坚持“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中国智慧为全球献策”,致力于全球化、全球治理,国际经贸与投资,国际移民、人才与企业全球化、中美关系与中美经贸、国际关系、一带一路、智库发展等领域的研究。
3. CCG的荣誉和地位如何?
CCG是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理事单位,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全国人才理论研究基地,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所在地,财政部“美国研究智库联盟”创始理事单位,拥有国家授予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质,也是唯一获得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的中国智库。
4. CCG的人力和资源情况如何?
CCG拥有专职智库研究和专业人员近百人,是国内最大的社会智库之一。
5. CCG在全球智库排名中的表现如何?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智库报告2020》中,CCG再次跻身全球顶级智库百强榜并位列第64位,是首个进入世界百强的中国社会智库,并在国内外多个权威智库排行榜单均被评为中国社会智库第一。
留学生回国就业现状分析 工作都去哪儿了
每年都说“史上最难就业年”,留学生从最初的光环笼罩到“海待”等现象的出现,说明留学生回国就业确实有些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但这当然不是意味着就不好找工作,根据每个人的实际能力和要求相关,下面一起看看留学生出国回来好找工作吗?
不管是海归还是土著,不管是985、211还是一本、二本,一般这些纸面上的东西能把一个人送的最远的距离就是通过网申或者笔试,到面试的时候一个正常的面试官着重看的还是个人的能力,尤其是硬性的技能,可惜留学经历给人最大的收获大多数是软性的实力增长。这条可以理解为名校海归在求职初期阶段是有优势的,也可以理解为到了求职后期看的还是个人能力的差异。
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招聘期在8月到12月之间,面向的是应届生,也就是正在上大四的学生。而海归一般的毕业时间大多数是6月,少部分是12月等。哪怕6月毕业的一般也不会立即回国。所以对于海归来说,首先回国找工作能不能被当做应届生对待是一个很多人忧虑的问题,其次就是很多海归都会错过校招期(目前只有极少数企业开启了海外招聘流程,在海外投国内工作因为不能参加笔试面试等,可行性几乎为0),且这些人也很少会有机会或经历去各个学校参加校园宣讲会招聘会等,所以在时间点和资源的角度来说,海归都是弱势群体。
人在大学的时候能做好选择想好出路是件很难的事情,大多数人的脑子里毕业的方向就是考研/保研、留学、公务员或找工作,殊不知留学或读研只是一个找到更好工作的方式而已,这些都是过程和手段,最终的结果还是要找到一份好工作。所以很多海归在大学的时候要保证高GPA,要考托福、GRE,还要做科研项目,要准备申请等等,大多精力已经被耗光,根本无暇去做职业上的准备,比如实习等等。而实习经历反而是找工作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对比于很多名校生在本科的时候专注于积累实习经历的,海归就又有了一个决定性的劣势。不过话再说回来,现在北京上海的学生比别的地方的学生找实习都容易了上百倍,这也造成了哪怕北京上海地区的二流学校的学生也可能比其他地区一流学校学生更具有竞争力的情况。这种经济发展结构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极其不公平的。
由于海归们能力的参差不齐,很多公司已经不盲目迷信海归,甚至于会觉得海归没什么了不起,或有“这些人只是花钱去镀金”的一种类仇视心理。而除了哈佛、斯坦福等等名校,其余的好学校大多时候国内企业的HR并没有那么了解,而且一些海外的实习、项目、课程设置等和国内的完全不同,对于不了解的领域HR很难做比较或判断。比如我当初回国找工作觉得简历上最出彩的是几份管理咨询相关的实习,但是到了一些公司面试的时候,对于不了解这块领域的人来说,管理咨询的实习经历反而可能是减分项。所以如果是要去投行或咨询等比较高端的公司,海归其实还是有明显优势的,他们的付出和经历也可以被比较公平的衡量和比较。
国外的项目绝大多数情况下要比国内的学习要累,要看更多东西,对知识掌握的宽度和广度等要求更高。但大多数时候应届生招聘招到公司里的人是不需要用那么多知识的,所学知识和所做事情完全无关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所以企业会挑更好用的人,他们对国内的学生更了解,觉得国内的学生更肯吃苦,工作的时间可能维持的更长,期望的待遇更低,也就是更好用了(何况现在很多清北复交的人都有很多海外交流交换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海归本身也是没有什么优势)。
现在每年都说是最难就业年,其实我觉得对于每个人来说找到工作从来不是难事,有很多工资三四千的工作,有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机会,只是越来越少人愿意去而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要找到更好的平台,这本身是一件好事。而海归群体的这种觉醒意识更浓烈,所以绝大多数海归回国都在北上广,都去争最好的公司,最好的职位,或者都会更着眼于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国内的最好的学校里最好的人也一样,和国内的这些人比起来,仅一个海外学校的文凭也是完全没有优势的。
最近看到一句话是“眼界开阔了,但能力没有跟上”,我觉得这也是对海归的一个比较适合的评价,海归普遍比较着急,也比较自负,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海归是有自负的本钱,比如更懂得国际化标准化的东西,更懂一些管理知识和概念等,以至于很多国内的企业看到这样的海归会觉得不接地气或太傲气,总而言之还是“不好用”。
以上就是留学归国后如何适应国内环境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留学建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