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7 10:33:57 | 留学建涯
现在出国留学,可以说是一个很多中国人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不过针对的是,中国学生去国外留学,尤其是欧美那些国家。其实很久以前,大唐就经常来迎接各国的留学人员,其中日本商人和使节更是经常来。这种就是大家比较熟悉“遣唐使 ”,其实这种从隋朝就已经开始了,虽然中断一段时间。不过到了李世民刚即位,这个又开始兴起了。 留学建涯
为什么日本拼命的向唐朝派遣这么多人呢?其实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偷师,毕竟当时唐朝的经济文化,可以说达到空前鼎盛的时期。日本人本身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他们主要目的还是来学习的。其实这种现象很正常,不仅包括日本,还有南洋,中亚,波斯,印度,拜占庭,阿拉伯等国家,也纷纷派遣使臣和商人前来学习。
而离我们比较近的日本人,自然不会落后。说起来他们为了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可真是费劲心力。不仅会派遣大量使臣和学者来中国,后来规模逐渐扩大,一次会使用好几艘大的航船。这些人通常是由政府安排相关人员,可以说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而成,待遇可以说都是很不错。 无疑这些人大大促进了中日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过当时主要是唐朝教给日本东西,像唐朝的很多生产技术,陆续传到了日本。学习只是一个目的,主要还是想要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
在我国历史上有着盛极一时的唐朝,唐朝年间生产力先进,引得大批留学生慕名前来学习。 唐朝贞观年间,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带领下,政治清明,经济和文化都十分的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场景,史称贞观之治。当时的唐朝生产力十分的先进,在医学和建筑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引得大批留学生飘洋过海前来学习。
唐朝时期的长安城极其繁华,在当时唐朝外交繁荣的情况下,长安城内就有大批的外国人。 当时长安城就是唐朝最大的都市了,也是最为繁华的都市。引得大批外国人前来长安城居住。当时长安城内大约有150万人,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是外国人。在当时,技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对于那么多的外国人不方便管理。
由于管理不便,唐朝对于外国人也不是特别的欢迎。 当时唐朝也限制了许多外国人进入长安城,但是还是有许多留学生挤破头皮要来留学。当时唐朝由于不方便管理,所以对待留学生有独特的一套。所以唐朝就禁止外国留学生与唐人居住在一起,而且禁止外国留学生穿唐人的衣服。唐朝对于留学生也丝毫不客气,它们来学习还是要自己支付学费的。
即使是那样,留学生依旧没有减少的趋势。 当时唐朝文化和技术十分的先进,所以它们只是来单纯的学习我国的先进技术,最后回去发展自己国家落后的生产力。它们的学费基本都是国家负担的,它们也不用担心学费的问题。所以唐朝那样对待留学生,它们也不会介意。
留学建涯(https://www.jianyahuisu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唐朝号称有数万留学生,他们都来自哪里?的相关内容。
这些留学生来自亚洲诸国,通过七条主要路线到达西北内陆。
首先说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个概念,“留学生”这个词就出现在中国的唐朝时期。
当然了,它的发明者是当时的日本政府。日本政府把跟随遣唐使来到中国的留学生分成两种,一种是跟随遣唐使到中国,然后再和遣唐使一起回国,这种学生叫做“还学生”。还有一类是到了中国之后长期居留在中国学习,这种人叫做“留学生”。
唐朝的文化教育发达,长安既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亚洲各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中心。日本、新罗、高丽,百济,就是今天的朝鲜地区,包括今天的尼泊尔、印度、越南,柬埔寨、印尼、爪哇,缅甸和斯里兰卡,都有大批的留学生在长安留学。
在所有的派遣留学生的国家中,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次数和人数最多的国家是日本,早在隋朝的时候,日本就拍了两批留学生和前随使团来到中国,在唐代之后日本又正式派遣遣唐使来过13批留学生,有的留学生甚至要留学二三十年,比如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
其中阿倍仲麻吕,汉名叫晁衡,学成之后留在了长安,他先后在中国生活了54年,最后甚至是死于中国,他在中国的时候还和李白这些大诗人,结下了很好的友谊。又一次传闻晁衡遇难,李白写诗纪念这位好友,最后证实是一场乌龙。
在盛唐时候的长安人口号称有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市,当时居住在长安的外国人有几千人,那么在国子监学习的留学生一般有几百名,所以题目里面提到的所谓10万留学生这个数字,肯定是不准确的。
那么再介绍一下,当时的留学生的管理制度。
当时的留学生归谁管,归鸿胪寺管,鸿胪寺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唐朝的一个外交部,他不但是,外交的事务性部门,也是外国留学生的一个管理的机构。外国来唐朝留学的学生必须在鸿胪寺进行学籍的登记,按照规定,然后由唐朝供给学生生活必需品,同时接洽上课的事宜。
鸿胪寺是留学生的管理机构,那么国子监就是留学生的教育机构。
外国的留学生一般都是在安排在国子监学习,刚来的这些外国学生因为中文水平比较差,所以派一些人进行辅导。留学生也分为学问生,请益生和还学生三种。想要长期留学和深造的叫学问生;来中国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和造诣的,来进修的这些人叫做请益生。还有一种就是跟随遣唐使一起来再一起回去,这种叫做还学生。各国留学生除了学习传统的经学,文学,法律等学科之外,还有一些人专门学习中国的艺术和一些工匠工艺。比如日本有人来学习中国的书画,学习中国的中医,这些唐朝先进的文化和技艺带回国家之后,也促进了各国的这些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发展。
最后一个问题,当时这些人是从哪里,通过什么样的一个交通方式来到长安的呢?
唐代的陆路和海路都是四通八达,东北有很多的线路可以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向西有丝绸之路的扩展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可以到中亚、阿拉伯、红海,向南可以到南洋诸岛。
在《新唐书地理志》中就记载:其入四夷之路与关戍走集最要者七: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
七条道路到中国,条条大路通长安
以上,就是留学建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代日本人到唐朝留学仅是为了学习吗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留学建涯:www.jianyahuisuo.com唐朝时期日本人为什么能那么容易来中国,而鉴真却要六次东渡才能到达日本?唐朝时期日本人并不是那么容易到中国来的:1、日本派遣遣唐使,财力负担很重。2、时间周期较长,从任命使臣到出发,需准备两三年,包括造船,筹办礼品、衣粮、药物、薪俸、留学生和留学僧在唐费用等等。3、路线风险很大,采取南岛路和南路时,不能掌握季风规律,海上惊涛骇浪,随时会把船裂为两截。几乎往返途中总有船只遇难
内蒙古农业大学代码是多少?内蒙古农业大学代码是10129,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内蒙古农业大学(InnerMongoliaAgriculturalUniversity,IMAU),简称“内农大”,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学校是原国家林业局和内蒙古自治区人
唐朝号称有数万留学生,他们都来自哪里?这些留学生来自亚洲诸国,通过七条主要路线到达西北内陆。首先说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个概念,“留学生”这个词就出现在中国的唐朝时期。当然了,它的发明者是当时的日本政府。日本政府把跟随遣唐使来到中国的留学生分成两种,一种是跟随遣唐使到中国,然后再和遣唐使一起回国,这种学生叫做“还学生”。还有一类是到了中国之后长期居留在中国学习,这种人叫做“留学生”。
古代留学生有什么待遇?中国在历史上绝大多数时期都是世界上的超级强国,百夷臣服,万邦来朝。周围的国家都积极派遣学生来学习,其中以隋唐时期日本的遣唐使最为著名。隋唐政府对这些留学生的待遇总的来说没有什么特别优厚的地方,大致和本国学生相同。中国开始接收国外留学生,要从1400年前的隋朝开始,隋文帝杨坚结束了中国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大一统的超级大国在东亚建立起来。隋朝不论是经济、文化还是
谁能提供较详细的日本纪年表,和重大事件表?第一节镰仓幕府与元军征日一、镰仓幕府1180年,富士川之战获得胜利后,源赖朝在镰仓(今神奈川县镰仓市)设置统率御家人的“侍所”,其长官“别当”由和田义盛担任;1183年,源赖朝从后白河法皇处得到统治关东、东北地区的任命;1184年,设置处理行政事务的“公文所”(后为“政所”)和司法机构的“问注所”,其长官“别当”、“执事”分别由原朝廷下级官
山东人不能在日本留学是真的吗?假的。。。日本读大学最基本条件要满足12年的教育经历,如果打算去日本读研的话需要16年的教育经历。一般本科毕业去读研的常见方式:(1)国内申请日本研究生——过渡修士(2)申请日本语言学校——申请在日研究生或者考修士(3)利用雅思或者托福成绩申请英文授课修士;需要满国内16年教育经历,专升本有学位证也可,或拥有国外同等学历。日语有一定
请问日本名古屋大学院好考吗?你好,作为日本的学校老师,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名古屋大学是日本排名前十的国立大学,大院学入学条件是必须大学本科毕业。托福之类的,其实是没有规定的。像你这种情况,需要你的大学导师推荐。然后来名古屋大学的某位教授的研究室做研究生。(注意,在日本研究生是准备考大学院的旁听生,不拿学分学位。一年签证,4月份来到次年度的4月份,11月份参加大学院考试)所以必须是你的大学导师和
我想到美国读艺术专业本科如今,学艺术的学生越来越多,而大部分艺术生都选择出国读研。今天,小编要介绍的是艺术生出国读研专业有哪些?跟美行思远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艺术设计类平面设计专业即视觉传达,主要学习广告战略、广告表现、书籍设计、插图设计、摄影艺术与技术、新媒体创作与应用等课程。毕业生就业方向:就职于各企事业单位,从事企业形象策划设计、逆向设计、展示设计等工作。广
2024-06-19 12:50:36
2023-12-26 16:41:24
2023-12-13 00:33:45
2024-07-11 05:31:25
2024-07-02 00:20:37
2024-05-28 17:46:33